试论《古兰经》教育——劝诫
  • عنوان مقاله: 试论《古兰经》教育——劝诫
  • نویسنده: 萨利哈博士 著
  • منبع:
  • تاریخ انتشار: 20:33:9 1-9-1403

试论《古兰经》教育——劝诫


New Page 1

  萨利哈博士 著

劝诫在《古兰经》和其它伊斯兰教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安拉在每个时代派遣先知的目的就是劝化人类,走在安拉的正道上。

劝诫在教育中能否起到作用?

也许有人会对这一问题感到惊奇,但是当我们与一些父母,尤其是与年青父母讨论对孩子的教育时,有的人认为,现在劝诫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孩子早已对劝诫感到厌倦了,在某些情况,劝诫还会带来消极作用,适得其反。他们还认为,劝诫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所以,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 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真理,决定自己的未来命运。

这只是少数人的观点,是不可取的。产生这种思想的根源是对劝诫、劝诫的方法及其作用没有正确的认识,或者是一知半解。

劝诫像其它教育方法一样,如果没有足够的认识,或使用不当,都会走向太过或不及两个极端,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遗憾终身。

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研究劝诫在教育中的作用,并利用《古兰经》和圣训论证劝诫的方法和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劝诫。

什么是劝诫?

劝诫就是对某人认真地说明道理以达到劝阻或改正的目的。

《古兰经》与劝诫

“你应凭智慧和善言而劝人遵循主道,你应当以最优秀的态度与人辩论,你的主的确知道谁是背离他的正道的,他的确知道谁是遵循他的正道的。”(古兰:16:125)

这节经文指出了劝诫的三大要素:一、用智慧劝人;二、用善言劝人;三、与人辩论态度温和。

安拉创造人类,知道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引导和教育人类,他要求先知和人们用善言劝诫人们,引导人们。

在历史上,无论是众先知,还是学者、诗人、文学家,都曾用善言劝诫人们,教育和引导人们。

提示:

1、在上面经文中,用善言形容劝诫,意思是说,劝诫分为两种,一种是恶言劝诫,一种是善言劝诫。很自然,只有善言的劝诫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恶言劝诫别人,或用暴力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都是不可取的,而且适得其反,会起到消极作用。

2、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是美的,人一生下来就喜欢美,所以,用善言劝诫,很容易被人们接受。

3、在经文中,智慧一词先于劝诫,也就是说,劝诫除了善言外,还应包含哲理和智慧,只有为样才能把人们引向幸福的道路。

很多人,尤其是肩负着教育和引导重任的人经常发表演讲,或著书立说,劝诫别人,希望自己的劝诫和思想能对受众产生影响。但是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掌握劝诫的一些重要因素,否则,其劝诫就不会对受众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成功的劝诫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育方法。

2、了解受众对象。

3、深入受众群体,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

4、掌握说话技巧。

5、在适当的情况下鼓励受众。

6、赞扬受众。

7、认真回答受众的提问。

8、在必要的情况下告诫受众。

9、帮助受众革除陋习。

10、引导受众走上正道。

劝诫成功要素

每个人要想自己的劝诫取得成功,就必须掌握以下要素:

1、心诚

劝诫的人首先要有诚意,要热衷自己的事业,要有高尚的目的,不能有任何欺诈的行为。此外,只能与受众建立真诚的关系,劝诫才能起到作用。劝诫就像医生做手术一样,患者明明知道医生用利刀破开自己的肚腹,但由于医生的目的是治病救人,所以,不但没有人会责备他的行为,而且患者对他感激涕零。

《古兰经》教导穆圣说:“我把我的主的使命传达给你们,我是你们的忠实的劝告者。”(7:68)这节经文明确指出,先知作为传教者和劝诫者,首先应当诚实,如果不诚实,用欺骗的手段去劝诫人们,其劝诫将起不到任何作用。

2、在劝诫前应与受众建立友谊气氛

劝诫的对象是受众的心灵,所以,在劝诫之前,应与受众建立友谊气氛,让受众处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这种和谐的气氛可以通过说话艺术创造。比如鲁格曼在劝诫他的儿子时是这样说的:“我的小子啊!你不要以任何物配主。以物配主,确是大逆不道的。”(古兰:[Page]31:13)在这节经文中,鲁格曼在劝诫前先用一句“我的小子啊!”一方面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加深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让儿子知道,父亲的劝诫是为了拯救他。

3、有一个美好的开端

美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任何事,首先要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劝诫也是如此,在劝诫前应首先考虑怎样做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比如首先要考虑到受众的文化水平,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言劝诫,其次要考虑到在劝诫期间受众有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要做好问答问题的心理准备。

4、不要把别人的缺点全部抖出

劝诫的目的是宣扬美德,革除恶风陋习,创造和谐美满的社会环境。但是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所以,在劝诫时,不要把别人的缺点全盘托出,想一下子就把别人改造成完美的人。这是行不通的,首先这样做会伤害到受众的自尊心,给他带来强大的精神压力,其次,一个人 要革除习以为常的恶风陋俗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时间。因此,劝诫需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安拉在长达23年的时间内降示《古兰经》,其目的就是渐渐地劝诫和引导人们。

5、劝诫者应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是劝诫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在很多情况下,用行动去感化,比言教收到的效果更大。因为,受众首先关注的是劝诫者是否言必行。如果劝诫者只说不做,他的劝诫就不会对受众产生影响。其次,如果劝诫者不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致,他就不会受到受众的尊重,甚至会被受众认为他是骗子。 鉴于此,《古兰经》严厉谴责那些只说而不做的人。“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为什么说你们所不做的事呢?你们说你们所不做的,这在真主看来,是很可恨的。”(古兰:61:2-3)

6、劝诫应因人而异

每个人因生活的环境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社会和家庭关系不同,接受能力就不同。因此,劝诫应因人而异,不可强求一致。比如,有的人关注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有的人喜欢聆听宗教教规;有的人容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有的人需要警告,有的人需要鼓励。

7、指出别人的缺点但不能伤害自尊

在劝诫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指出别人的缺点,帮助他改正,但使用的方法一定要恰当,千万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否则将适得其反,甚至反目成仇。比如当你要指出某人的缺点时,应该向他解释这种行为是错误的,而不能责备他,贬低他。如果一名小学生考试成绩差,你可以好言相劝,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如果你平时用功, 现在不至于考得这么差。”也可以恶狠狠地责备他说:“你怎么这么笨,怎么考得这差。”这两种态度产生的结果迥然不同。

8、劝诫不应冗长罗嗦

劝诫要掌握分寸,把握适度,说话言简意赅,抓住重点,不可冗长罗嗦,长篇大论,否则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此外,在劝诫时,或在教授某项宗教功修时,可以分阶段循序渐进。比如当你要介绍礼拜的重要性,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介绍礼拜对生活产生的重要作用。

(2)强调礼拜的卫生,如礼拜时所穿的衣服、礼拜的地方都要干净。

(3)强调礼拜的时间,要按照安拉规定的时间礼拜。

(4)介绍礼拜时应注意的事项。

(5)强调集体礼拜的重要性。

9、劝诫应因时制宜

劝诫应因时制宜,而且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进行。也就是说,劝诫者应观察受众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劝诫。比如当他疲劳、发怒,或过度兴奋时,不应对他进行劝诫,此时劝诫只会适得其反。

10、劝诫者应精力充沛满怀热情

劝诫者要想获得成功,要想使自己的劝诫对受众产生深远影响,首先自己要精力充沛,满怀热情。在疲劳时最好不要去劝诫别人。因为当一个人疲劳或发怒时去做某件事,往往会操之过急,把握不住自己。劝诫也是如此,如果心情不好,或疲劳,在劝诫时也许会说出一些欠思考的话语,而引起受众的反感,达不到预期目的。所 以,在自己的身心没有做好完全准备的情况下,最好不要从事劝诫。[Page]

11、劝诫者应说话温和、态度端正

说话温和、态度端正是劝诫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能对受众能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能在劝诫者与受众之间建立友好关系。安拉曾命令穆萨圣人和哈伦用温和的话语劝化暴君法老。安拉对穆萨说:“你俩对他说话要温和,或许他会记取教诲,或者有所畏惧。”(古兰:20:44)

所以,说话温和、态度端正对教育和劝诫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在《古兰经》中有许多经文用温和的口吻对待犯罪作恶的人,呼吁他们改邪归正,弃暗投明,向安拉忏悔自己的罪过,不要对安拉的慈恩感到绝望。《古兰经》说:“我的过分自害的众仆呀!你们对真主的恩惠不要绝望,真主必定赦宥一切罪过,他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39:53)在这节经文中,安拉用“我的众仆呀!”呼唤那些自欺和作恶的人,而没有使用责备的口吻。

12、劝诫者要有耐心和毅力

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作恶犯罪大多是由于无知或疏忽。所以,劝诫者应有耐心和毅力,在不同的场合寻找合适的时机劝说对方,不烦其厌,多次劝说。当然,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走极端,过分重复、唠叨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应该避免。

13、劝诫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劝诫应推陈出新,不要固守陈规。比如在劝诫某人时,一种方法不行,就采取另一种方法。劝诫的方法因人而异,如果方法使用不当,有可能会使双方关系恶化,产生不良后果。

14、综合使用不同的方法

在劝诫时,有时需要根据受众的不同情况,综合使用各种方法,比如在鼓励受众的同时,诵读一些警告犯罪者的经文,以引起受众的注意。综合使用劝诫的不同方法,对受众接受劝诫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又消除受众因长时间聆听劝诫而感到的疲困。

15、劝诫者应预先准备

如 果劝诫时需要对受众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批判,那么,在批判前应做充分准备,首先要透彻了解对方的思想和观点,比如对方所持观点的基本要素、产生的原因及动机等。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反驳对方的观点。如果预先没有充分的准备,在批判和反驳时有可能会出现误解、诽谤,达不到劝诫对方的效果。

16、劝诫时要有耐心,要宽宏大度

有些人在劝诫时急于求成,总是希望立竿见影,马上就看到结果。如果看不到结果,就认为对方顽冥不化,无可救药。

劝诫需要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不可能你一劝诫,对方就接受。在劝诫后,受众需要有思考的时间。

所以,作为劝诫者应有耐心。劝诫就像培植花草果木的园丁一样,需要精心的栽培,耐心地等待,方能看自己的成果,享受辛苦的果实。

17、劝诫者应尊重受众

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应尊重别人,同时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即便是作恶的人,虽然在犯罪时伤害了别人,但他也希望别人尊重他的人格。所以,作为劝诫者,应该尊重受众的人格,不要对受众进行侮辱和攻击。只有尊重受众,劝诫才会对受众产生影响。

18、肯定先于否定

每个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不足的地方,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劝诫者在指出受众的缺点和不足的地方前,应肯定受众的积极一面,这样才能在自己与受众之间建立友谊关系。劝诫者要多赞扬受众的积极一面,鼓励他放弃不良习,不能一来就指出受众的缺点,责备受众的行为。这样的做法只会使受众远 离你。

劝诫者应注意的事项

劝诫属于一种教育方法,在劝诫的道路上存在一些障碍,如果不认识和克服这些障碍,劝诫就很难取得成功。甚至在某些时候,如果劝诫的方法使用不恰当,还有可能对受众的精神产生消极影响。

劝诫的目的是为了宣扬真理,革除陋俗,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劝诫并不适合于所有。有些人,无论你怎样劝诫他,他都不会接受,在历史上有许多顽冥不化的人,他们的心灵犹如磐石,就连先知的劝诫都不能感化他们。就像阿德人曾对他们的先知说:“无论你劝告与否,这对于我们是一样的。”(古兰:[Page]26:136)

鉴于此,对于劝诫者来说,应该清楚地认识劝诫道路上存在的障碍,否则劝诫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结果,不但不能把别人引向正道,反而会使他更加固执。

在某些情况下,受劝诫者之所以不接受劝诫是因为他看到劝诫对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或者对劝诫者的目的产生怀疑。所以,作为劝诫者,应通过各种方法让受众认识劝诫对他们的作用和好处。为了使劝诫对受众产生积极影响,劝诫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不要以为自己完美无缺

在劝诫别人时要谦虚,不要把自己标榜为完美无缺的人,把别人看成无能的弱者。标榜自己、贬低别人的做法一方面无法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劝诫者,在劝诫别人时,首先应劝诫自己,克己自律,作为别人的榜样,这样劝诫才会收到效果。劝诫者应与受众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与受众勾通思想。

2、不要在受众之间比较

在劝诫时,不要在受众之间比较,比如,不要说某人不如某人,或某人应该向某人学习等等的话语。因为这种比较实际上是赞扬一方,贬低另一方。虽然这能够激发人的上进心,但在某些时候也会伤害到被贬低的人的自尊心,而且还会挑起人与人之间的嫉妒。

为了让劝诫起到作用,为了激励受众,在劝诫时建议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表扬受众的优点,鼓励他继续努力,即使他在某些方面存在缺点,也要通过间接的方式,暗示他可以改正,可以取得成功。

(2)向受众介绍历史上一些成功之人的经验,指出成功之道。

3、不要当众批评别人

劝诫的目的是为了指引人们,激励人们行善,成为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劝诫时不能伤害对方的自尊和人格,尤其不能当众批评别人,不要让别人感到尴尬和难堪。伊玛目阿里说:“当众指出别人的缺点是一种伤害自尊的行为。”

4、不能利用劝诫报复他人

劝诫是一项善举,因此,不能以劝诫为名对他人进行报复或人身攻击。这种做法是对劝诫这项神圣工作的亵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5、不能用劝诫嘲讽他人

劝诫者需要与受众建立友好关系,这样劝诫才能产生作用。所以,劝诫者不能借劝诫嘲讽他人。因为这种作法会使劝诫者失去受众的尊重,他的劝诫对受众的作用就会降低。